甄别“早 xie”男的数学原则
设计一个程序,将所有投资对象进行分类,只搞那些能搞的,这是投资的第一原则。在分类中,所应用的程序可以各色各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没有任何一个程序可以使得所选能搞的最终都百分百能被搞得高潮迭起,就像没有任何一个挑选面首的程序使得所选能搞的最终都能百分百被搞得高潮迭起。因为任何操作程序都必然面对“早xie”问题,就像任何关于面首的选择都必然面临“早xie”男的甄别问题。
设计一个程序,将所有投资对象进行分类,只搞那些能搞的,这是投资的第一原则。在分类中,所应用的程序可以各色各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没有任何一个程序可以使得所选能搞的最终都百分百能被搞得高潮迭起,就像没有任何一个挑选面首的程序使得所选能搞的最终都能百分百被搞得高潮迭起。因为任何操作程序都必然面对“早xie”问题,就像任何关于面首的选择都必然面临“早xie”男的甄别问题。
中国人喜欢说反话,面首,“面”,绝不是首位的。选面首,先看面,终要看“里子”。何谓“里子”?就是“G点为中心,拒绝ED男!”这也是本ID关于投资的警世之言。拿投资来忽悠的人,总爱编一些关于“面”的神话。诸如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资金面,这面那面,都如同面首之“面”,不过是进而“里子”的借口。没有“G点为中心,拒绝ED男!”的“里子”,这面那面又有何意义?
今天不宠幸孔二爷了,宠幸一下股票。早就说过,中国没有人有资格和本ID谈论股票。国庆前,香港有几个大的基金经理过来,吃饭时让本ID给修理了一通,屁颠屁颠回去了。本ID和他们说了大的国际经济趋势以及大中国区的金融前景还有内地的政治经济形势,坚定他们的信心,他们主要是对内地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有所狐疑。最近这伙人干得不错,在市场里,干就往死里干,不干白不干。把锅炒热了才有好菜吃,这道理不很简单?
最近忙着和孔二爷闹,满博客都是孔二爷,前两天耍了一下鲁超女活跃一下气氛,今天想继续说说这“教你炒股票”系列。总不能整天都是孔二爷,也要照顾一下孔方兄,都是姓孔的,一碗水要端平。
喜欢吹牛皮的,在市场里最常见,例如一种以分析市场、吹牛皮为生的职业,叫什么股评、专家的。此类人不过是市场上的寄生虫,真正的猎手只会观察、操作,用嘴是打不了豺狼的。
很奇怪,在资本市场中经常有人在教导别人要理性。而所有理性模式后面,都毫无例外地对应着一套价值系统为依据,企图通过这所谓的依据而战胜市场,就是所有这些依据最大的心理依据,而这,就是所有资本谎言和神话的基础。真正的理性就是要去看破各色各样的理性谎言,理性从来都是人YY出来的皇帝新衣,这在哲学层面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要世界杯了,在世界杯时谈论股票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世界杯前后,股票市场几乎都要大跌,这个常识,虽然并不比所有有关所谓庄家的常识更值得常识,但至少有趣,并不像所谓庄家一般无聊。还可以增加一句的是,足球至少有帅男,而见过的如此之多的所谓庄家里,连长得不那么歪瓜裂枣的都少,这的确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开玩笑。
庄家这种动物对大多数人来说很神秘,对本ID来说就太稀松平常了。庄家和散户这种二元对立,大概比较适合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因此就变得如此的常识,但常识往往就是共同谬误的同义词,不仅是所谓的散户,而且很多的所谓庄家,也就牺牲其中。
“教你炒股票”这样的题目,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人比本ID更适合写的。当然,股票是炒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因此也从未想过写这样的题目。但任何事情都是有缘起的,缘分到了,也不妨写上一写。 人,总是很奇怪的,就算是很聪明的人,或者在其他行业很成功的人,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就像换了人。虚拟和现实的鸿沟使得干实业的,且不说期货了,就算到风险小多的股市,也很少能干好的。而习惯在虚拟市场玩游戏的,基本很难回头去弄实业,这些例子都太多了
能和本ID聊股市的,如果有,最多就处在精子或卵子状态,连受精卵都算不上。而且股市游戏是靠干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因此一般都不说。但看到有些人被这股市折腾得厉害,出于同情,又周末了,也就说两句。
一年前股市跌到1000点最腥风血雨时,当时看到很多人在网上很可怜,就用老ID给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叫“G股是G点”,越腥风血雨就机会越大了。现在这个G点已经弄得让很多人受不了,绝大多数在市场中的人都是很犯贱的,跌也怕,涨也怕,真是可怜。为此,今天再给一句话,叫“大牛不用套”。